《抗爭歌曲的重量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7月9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
上周二,我和很多香港人一樣,在維園站了三四小時才能夠出發。期間,大會主持一直呼籲我們要耐心等候,甚至擔心市民會怕日曬、怕雨淋、怕悶而提早離開,所以要每隔十幾分鐘就要畀啲掌聲自己,和唱K。
我不喜歡唱K;對群眾運動中有K唱也無可無不可。我只是覺得大會選曲也應當謹慎一點吧,畢竟,歌曲也是有顏色和重量的。
除了長據「維園金曲榜」十大的《海闊天空》、《抗戰二十年》、《自由花》之外,我還聽到《國際歌》,這是我讀書時學識會彈會唱的歌曲之一,琅琅上口,我也忍不住唱了兩句,但《國際歌》其實是宣傳共產主義的最著名歌曲,更曾經是前蘇聯的國歌、中國共產黨黨歌。最為人熟悉的版本(起句「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」的譯詞人叫蕭三,共產黨員,是毛澤東的小學同學,文革前卻因為招待一位蘇聯朋友作客,被打成修正主義叛徒而被困在秦城監獄,直到1979年,胡耀邦為他平反。
如果是工運,或者反地產霸權,我還可以理解,但爭取香港民主、捍衞香港人的自由和法治,和共產國際即使沒有矛盾,也應該沒有什麼關係吧,大家不如唱多次謝安琪的《雞蛋與羔羊》更合理和貼切啦。
在外國,關於社會抗爭歌曲卻俯拾皆是。我特別喜歡一首叫《奇異的果實》(Strange Fruit)的爵士曲,是為反對美國白人種族主義而作的。靈感源自1930年一次轟動美國的事件:有兩名黑人涉嫌盜竊及謀殺,一群憤怒的群眾手持武器,從監獄裏搶走兩名疑犯,公開行以私刑,甚至有警員幫手配合。兩個黑人被吊在樹上,滿身被鞭打的傷痕,血一直在滴;樹下則站滿指指點點的白人。一名攝影師捕捉了這殘忍的一剎,成為見證黑人控訴白人濫用私刑的經典照片。
《奇異的果實》由黑人爵士歌伶Billie Holiday所唱,是她在歌廳演出必然的壓軸歌曲;唱的時候全部侍應會停止服務;她會緊閉雙眼;全場關燈,只有一枝聚光燈映照在她的面,彷彿在深深悼念所有曾為爭取民權而犧牲的黑人似的。
歌詞:「南方的樹結了奇異的果實,血染在樹葉上,也在樹根上,黑色的身體在南風中搖曳,奇異的果實吊在白楊樹上。」
這些,大概就是歌曲的重量。